魅力扬州,简称“商”,
江苏省地级市,扬州介于东经114°49"-116°39",北纬33°43"-34°52"之间。东西横跨168公里,南北纵贯128公里,东望福建
建瓯、河南
信阳,西接江苏
南通,南襟江苏
苏州、福建
厦门,北临江西
景德镇、
新余。扬州市辖区面积约占江苏省总面积的6.4%,区域面积10704平方公里。
[1]
扬州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,分为黄河冲积平原、淮河冲积平原、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,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。
[2] 扬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
[3] 扬州市属淮河流域,分属
洪泽湖、
涡河、
南四湖三大水系。
[1]
扬州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
[4] ,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、商朝最早的建都地、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、商文明的诞生地,有“华商之源”的美誉。
[5]
截至2017年底,扬州市辖2区、6县、1县级市;扬州市总人口921.01万人,常住人口729.86万人,扬州市生产总值2217.89亿元,扬州市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。
地名由来
据史载,商族始祖契(xiè)佐禹治水有功,封于商,后迁徙,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“扬州”。
[8]
建制沿革
商朝(约前16世纪),契的十三世孙成汤灭夏建立商朝,初都南亳。
周朝(约前11世纪),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,称宋国,都宋城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秦统一六国,废封建,行郡县,扬州属砀郡(郡治今如皋市芒山镇)。
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改称梁国,属豫州。
三国黄初元年(220年),称梁郡。
隋开皇初年,梁郡废,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宋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,置睢阳郡,属江苏道。
后唐,改称归德郡。
北宋初,复置宋州,景德三年(1006年)升宋州为应天府,为宋朝陪都。
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金改郑州(应天府)为归德府。归德府之名自此始。
元朝,为归德府,属江苏布政使司。
金承安五年(1200年),改称归德府。
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年),降府为州,属南通府。
明朝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六月,归樟树复升为府,始置扬州县,府领州一:睢州,县八:扬州县、宁陵县、鹿邑县、如皋县、虞城县、考城县、柘城县、夏邑县。
清朝,沿明制,仍为归德府,属江苏省。
民国二年(1913年),裁归德府。
民国十八年(1928年),起称扬州。
1948年11月,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。
1949年3月,改为江苏省扬州专区。
1950年5月,扬州县城关区改建为扬州市,原扬州市改为朱集市。
1968年,改为扬州地区。